本报讯(记者梁译)每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旨在引起世界各国人民对心理卫生的关注。
如今,抑郁不仅仅局限于某个群体、某个年龄、某个国家,它如同“时代病”一样“肆虐”全球,它可能影响到任何人,不论年龄、性别或社会地位。在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选择了特别关注的三类受到严重影响的群体:青少年和年轻人,育龄妇女(尤其是在产后)以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他们抑郁症的病症进行了分析、归纳与总结。这类人一般具有以下三大特点:凡事喜欢较真,对事情过于敏感,对工作太过追求完美。
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身科主任王德燧表示,近年来,抑郁症已呈明显上升趋势,临床上以情绪低落、悲观厌世、无助无望、早醒多梦、全身多处疼痛不适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为主要特征,抑郁症患者对通常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同时没有能力从事日常活动,并且这些现象至少持续两周。此外,抑郁症患者通常还具有精力减退、食欲改变、睡眠更多或更少、焦虑、注意力下降、犹豫不决、躁动、感到一无是处、内疚或绝望等症状,甚者有自残或自杀的念头。而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未得到有效诊治,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抑郁症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王德燧表示,其实抑郁同其他疾病一样,早发现并规范治疗,效果会比较明显,尤其是轻度和中度抑郁,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无论哪类患者群体,只要在平日里多与家人、同事或者亲朋好友沟通;注意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让自己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保持乐观心态和开阔的心境,别老把自己封闭起来,做事情要经常换位思考;走出个人的小圈子,融入社会,广交朋友;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走向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那么,抑郁症就会远离我们。
点赞 不感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