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很多人过足了“嘴瘾”,山珍海味、鸡鸭鱼肉、聚会喝酒、夜宵烧烤,几天下来,感觉自己的胃肠“堵住了”“吃滞了”,看什么美食也提不起兴致,到了饭点也不饿,“便便”也不规律了,一时间,脸泛油光、鼻头长痘、口腔溃疡的毛病都纷纷找上门,这就是所谓的胃肠“节后综合征”。
既然是大鱼大肉吃多“腻住了”自然是清肠刮肠来解决,可在此提示大家注意一个适度问题。临床上节假日期间最多见的胃肠不适,除了因为过度油腻饮食、不洁生食、酗酒等造成急性胃肠炎的情况,还有一种常见的病人,就是因为大鱼大肉之后过分“清肠”,胡乱采用减肥茶、通便茶、乳酸活菌饮料进行“刮肠”或者采取“全素食”,过度摄入粗粮杂粮如燕麦、玉米、荞麦、红薯及粗纤维蔬菜如韭菜、芹菜等,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胃肠不适、腹胀、消化不良,严重时也会引起腹泻。这种胃肠功能紊乱的腹泻和一般老百姓说的“吃坏肚子”造成的急性腹泻症状还不一样,排便上没那么“迅猛”,常常是带有肉眼可见的未消化食物残渣的稀便,而不是大量脱水的稀水便,症状上腹痛的感觉也没有那么尖锐,常常是一种缠绵不断、不能缓解的“隐隐作痛”和着急上厕所、真到了厕所却什么都没有的“里急后重”感不同。
“清肠”来化解胃肠“节后综合征”的想法,思路没错,可“刮肠”这种手段就矫枉过正了。因为在经过大鱼大肉的考验之后,胃肠道本就处于疲惫“过劳”状态,肠道菌群处于“低应答”状态,这时候,如果贸然喝活菌饮料,外来菌群强势打乱了自身菌群的节奏,造成人为的肠道菌群失调。“本土菌”和“肠道菌”为争夺肠道生长环境,就会互相分泌“毒素”,人体就会发生腹泻的症状。
面对“过劳”的胃肠道,再用大量的粗纤维来考验它,一不小心,胃肠就罢工了。这是因为这些不可溶性粗纤维本身不能被身体消化吸收,在漫长的消化道中,不断吸水,不断膨胀,体积越来越大,这样的大便,体积大、含水量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一个“刮肠”的作用,在肠道蠕动运动的过程中和肠壁相互接触,通过机械的摩擦,带走平时积蓄在肠壁皱褶里面一些我们称之为“宿便”的肠道垃圾,可一时间吃进太多粗纤维,纤维团的体积涨的太大,加上本身肠道就处于一个“便秘”过程中,肠道运动减慢、蠕动迟缓,就会造成排空延迟,引起腹胀,加重排便不畅、消化不良的症状。
想要巧妙化解胃肠的“节后综合征”,没必要刻意去“刮肠”,只要恢复正常饮食,在食物的选择上注意清淡,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加重每餐摄入的蔬菜、水果比例,减少肉食,特别是减少“浓油赤酱”“香浓肥美”的红烧、油炸等“味厚”的肉食,慢慢的,少则2-3天,多则3-5天,胃肠功能就会恢复正常。在蔬菜的选择上,也可有所侧重,并不是只有韭菜、芹菜这种咀嚼起来很费劲的蔬菜才含有纤维素,比较适合烹调、口感好的菠菜、豆芽、白菜等蔬菜,还有海带、竹笋、茭白、木耳这种“隐形”蔬菜,都含有益的膳食纤维。给大家推荐一种通便排毒明星食物——“魔芋”,学名“蒟蒻”。魔芋在营养成分上含有较为丰富的魔芋多糖,也就是葡甘露聚糖,属一种可溶性半纤维素,含有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中国古书药典就曾记载魔芋具有“去肠砂”的作用。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清晨起床后在空腹情况下,先喝一杯水,温开水或者温蜂蜜水都可以,这样可以使你的肠道在清晨被唤醒,成功顺利地“启动”起来。(文章来源:健康中国)
点赞 不感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