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姐姐早上好!”“希望姐姐们天天开心!”卡片上的字迹虽歪扭,却一笔一画写得认真。这些稚嫩的话语,是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的感谢。
3月31日清晨,儿少精神科护士站多了一个小纸盒。盒盖上用签字笔写着“送给婷姐姐、露姐姐、媛姐姐”,角落还贴着几颗手撕的星星贴纸——这是3月25日刚出院的小谢复查时悄悄留下的礼物。打开盒子,两枚书签安静地放在包装盒中,旁边的盒子放着着几根头绳,简单的礼物里藏着少女细腻的心意。
3月11日入院的小谢曾饱受情绪困扰,终日沉默地蜷缩在病房角落。护士邓婷仍记得第一次为她做晨间护理时,女孩把脸埋进枕头,声音闷闷的:“我是不是很糟糕?”这样的自我否定,让护士马秋露和范媛媛也揪心不已。在治疗的半个月里,三人经常陪她聊天,用日复一日的耐心倾听与鼓励,渐渐融化了女孩心中的坚冰。
3月25日小谢出院后,为了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谢,就悄悄送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护士长李娟介绍,她刚入院时,连对视都不敢。现在她能笑着写出这些,就是最好的礼物。轻轻抚过信纸,回忆起孩子从沉默到敞开心扉的点点滴滴。春日的风掠过病房走廊,带着新叶的清香,仿佛又见那个曾低头绞着衣角的女孩。
“孩子的礼物从来不是物质的价值,而是让我们看见‘相信’的萌芽。”马秋露轻抚书签上的银杏叶脉纹路,晨光中,那行“勇敢发芽”的笔迹正微微发亮,像极了某个曾蜷缩在阴影里的灵魂,终于向着阳光探出的第一寸新绿。(儿少精神科 马秋露)
点赞 不感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