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的专业治疗与护理工作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科学的护理能够加快患者康复的进程提高其生活质量,那么护理脑梗塞患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吧!
1.病情监测
面向脑梗塞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期间,需关注患者的神经状态、生命体征以及意识水平,实施24/7的不间断监控,定期测量血压、心跳和呼吸频率,评估患者的反应能力和意识清晰度。期间需特别留意患者是否存在头痛、恶心或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由颅内压增高而引起,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此类症状需及时联系医生避免患者病情恶化。此外,护理期间要着重关注患者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受损的迹象,如面部偏瘫、言语不清等。
2.用药管理
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用药管理至关重要,需确保患者按照医生的指导接受药物治疗,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在治疗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药物,如溶解血栓的药物,以防止或减少血栓的形成低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阿司匹林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在向患者交付药物期间讲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每次给药后详细记录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了解药物的效果以及患者存在任何不良反应或副作用,谨遵医嘱做好用药管理,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体位变换
脑梗塞患者长时间卧床持续的压力和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患者发生压疮,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的体位变换,定期帮助患者调整和改变身体位置。脑梗塞患者受到自身病症的影响血液循环可能已经受到影响,而脑部受损可能导致患者肌肉功能受限,在护理工作中帮助患者改变体位,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能够为机体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除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避免肌肉僵硬和萎缩维持肌肉的柔软性和活动度,加快脑梗塞患者的康复进程。
4.营养支持
(图源网络,侵权可删)
脑梗塞患者的饮食护理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当前的健康状况,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低脂肪和低盐的食物,为患者身体提供营养支持帮助患者恢复,同时能够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针对存在吞咽困难的脑梗塞患者,护理人员需调整食物的形态,以易于吞咽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针对情况严重的患者则需要考虑通过鼻饲管或胃管来喂食患者,以保障患者在康复期间能够获得必要的营养物质。
5.康复练习
护理人员面向脑梗塞患者组织康复练习期间,需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康复计划,借助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多种方式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日常生活技能。针对患者受损的上肢和下肢组织肢体功能恢复康复训练,重复练习抓握、伸展、弯曲等动作,借此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针对言语受损的患者借助朗读、唱歌组织开展言语康复训练;面向吞咽困难的患者实施吞咽训练防止误吸,循序渐进帮助患者完成站立、走路、转身等动作,借助平衡与步行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平衡感和步行能力,
6.心理支持
由于脑梗塞后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对患者身体产生影响的同时,还会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因此,在护理脑梗塞患者期间需重视心理辅导,倾听患者的心声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引导患者加入支持小组寻求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适应病后生活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帮助患者处理情绪波动建立积极的心态,以推动患者整体的恢复。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借助一对一的谈话、群体心理治疗、家庭咨询了解患者的需求,提供建议规避焦虑、抑郁情绪的干扰,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7.健康教育
面向脑梗塞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在解释脑梗塞病因的基础上,围绕预防策略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事项,如调整生活方式控制饮食、戒烟戒酒并坚持体重管理;适当开展散步、游泳、瑜伽体育活动改善心血管健康,借此增强患者及家庭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减少再次发病的几率。而健康教育可以通过讲座、宣传册子、在线资源等多种渠道开展,以满足不同患者家庭的学习习惯和需求。
8.生活自理训练
(图源网络,侵权可删)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需根据脑梗塞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如穿衣、用餐、个人卫生等日常活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步进行自我训练或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以提升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9.防止并发症
脑梗塞患者在后期护理工作中,需关注观察患者的生理变化,特别关注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如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如使用抗凝剂、弹性袜等,鼓励患者适时进行肢体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期间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其他症状,早期识别并处理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并防止病情恶化。(作者: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罗敏)
点赞 不感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