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疫情的发生,人们也开始关注居家生活和居家护理的相关内容。今天就让我们来谈一谈帕金森病患者居家护理的妙招!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它也是造成运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神经疾病,会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在患有帕金森病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变得非常迟缓,其肌强直和姿态步态都会呈现异常情况,有时患者也会出现静止性震颤等症状。这种疾病还会影响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精神状态和认知状态,因而会造成一系列的非运动损害。患者在患有帕金森病后,由于其脑内的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会出现进行性减少的情况,所以该疾病具备着不可逆性特征。患者晚期会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只能卧床休养。我国已经有220多万的帕金森病人,几乎占全球帕金森病患者的一半,因而我国俨然成为了“帕金森病大国”。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可能会达到500万。且当前帕金森病有着年轻化的趋势,相关患者在患病后需要终身治疗。其治疗过程具备着个体化的特征,神经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症反应,调整治疗方案。在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通常需遵循循序渐进的治疗原则,避免患者出现药物副作用。日常的照料和反复的锻炼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而言也非常重要,在日常的居家护理中,患者及患者家属也应尤其注意。
关于药物服用
在药物服用期间,患者需要按时服药,家属也应督促患者按照医嘱服药,通过定期的门诊复查,控制其他基础疾病,避免药物产生副作用,或者在帕金森疾病治疗时产生其他类型的并发症。药物治疗可以控制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相关症状,所以治疗过程非常关键,老年人患者应在家庭成员的督导下按时用药。帕金森病的相关治疗药物容易产生一些副作用,比如一些神经异常症状、胃肠道症状等等。在服用多巴胺制剂时,医生通常会逐渐增加药物用量。蛋白质类的食物会与药物相克,所以应该间隔使用。在服药期间,医护人员或者家庭成员必须观测药物是否对患者产生了低血压等副作用,一旦出现症状波动,需要及时就诊,由专业的精神内科医生观察病情,从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保持良好的进食习惯
由于帕金森病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动作迟缓、咽喉部肌肉协调性和控制能力差的情况,所以患者在进食时很容易出现呛咳等情况。患者家属需要保持耐心,不能催促患者进食,否则容易导致呛咳等情况的发生。在进时,患者家属也应有意识的指导患者细嚼慢咽,锻炼吞咽功能。日常饮食时可以以糊状半固体物质为主,避免大块固体物质导致患者呛咳。在服用左旋氨基酸类似物时,药物可能会与食物中的蛋白质出现竞争吸收的情况,所以用药与进餐时间需间隔一小时以上,否则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药物吸收水平。另外,帕金森病患者容易出现便秘的非运动症状,日常应当多饮水,多活动,食用一些高纤维素食物。另外,绿茶具备着抗氧化和保护多巴胺神经元的作用,帕金森病患者日常也可多多饮用。
有效控制体重和坚持运动
帕金森病患者由于肌肉僵硬,行动相对较为迟缓,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主观不愿多多活动。然而随着活动范围的减少,患者容易出现体重增加、行动困难的情况,甚至会加重疾病症状。肥胖也容易引发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其他类型的疾病,所以在饮食之余患者也应多多锻炼,控制体重,维持健康。在居家护理期间,患者可以在家庭周边适当活动,通过坚持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一些低强度的运动,也可促进饮食消化,控制患者的身体体重。在户外活动时,患者应当提前了解天气、温度等情况,从而及时添衣或减衣。家属或者看护人员在帕金森病患者行动不便时,要协助其翻身,让其保持身体洁净和四肢的活动度,通过有效按摩,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肌肉僵硬的症状。
有效预防跌倒
帕金森病患者由于存在步态或姿势异常的情况,在日常行走时起步非常困难,步态也会呈现出小碎步、前冲步态等现象,患者日常难以控制身体的平衡性,因而跌倒的风险增加,跌倒时患者容易造成骨折、颅脑外伤等情况,卧床后又会引发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等等症状,这些也会影响帕金森病的治疗和康复。所以在日常护理期间,需要有效预防帕金森病患者跌倒,可以在家中地面、墙角做防滑处理,在一些患者经常活动的区域安装把手,使用坐位淋浴,用纸杯、塑料杯进行刷牙漱口,避免跌倒或意外损伤情况的出现。
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
对帕金森病患者而言,维持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有许多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及时倾听患者的想法,让患者间彼此交流和鼓励适当,进行一些专业的抗议与抗焦虑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居家护理时需注重饮食健康、预防摔倒和心理护理等,使帕金森病患者能够提高生活质量。(作者: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罗敏)
点赞 不感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