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圣洁的白大褂,有些黝黑的皮肤,笑起来腼腆而温润,可一旦说到自己的专业知识,腼腆羞涩便瞬间不见,眼眸满是坚定。
为人亲和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实力派”是同事对他技术的认可。作为在大脑禁区“游走”的医生,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脑血管病科主任、副主任冉强从医十七年,深耕专业知识,勤练手术技巧,严把医德医风,只为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冉强与住院患者亲切交流
埋下“种子” 因家人走上行医之路
“我从小就有一个学医的梦。”冉强说,他小时候医疗条件并不算好,家人生病了也不会去看病,实在扛不住了才会去开些药,药效还不见得好,“那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是医生的话,我就可以帮家人治病,他们身体不舒服也就不用扛着了。”
冉强上中学时,他的婆婆因为肺病拖得太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而去世,更加坚定了他学医的想法。“我记得那时婆婆经常会咳嗽,但她本人并没有多注意,更别说去医院进行治疗。现在回想起来,很多病症在早期就有了征兆,但很多病人都选择了忽视。”
婆婆的离世成了冉强心中难以抹去的遗憾,但他在工作后却发现,像婆婆这样“怕去医院”、“怕看病”的人还不在少数。“怕看病的人要么是担心花费太高,自己承担不起,要么是怕自己检查出了难以治愈的疾病,就回不了家了,还不如就这么得过且过。”冉强分析道,既然病人不愿意看病,那他就从预防上下功夫。
“治病重要,治未病更重要。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就存在于饮食、生活习惯等日常生活中,预防比治疗重要百倍。”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冉强带领团队深入广元市的四县三区,通过科普宣讲、发放资料、留私人电话等民众易接收的多元多维科普传播方法,构建了全方位的脑血管疾病科普体系。同时,他每月也会在医院内举行科普讲座,希望通过就诊患者极其家属向更多的人传递出一种健康意识,“如果大众能从‘听到了、看到了’,变为‘掌握了、改变了、健康了’,那我们就满足了。”冉强笑着说。
收获“繁花” 因患者坚定救人之路
“患者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他们能检验我们的不足之处。”冉强说,脑血管病在老年人之间更为高发,但老年人的血管情况、弯曲角度相对来说会更差,这不仅对医疗技术的要求更高,对抢救时间要求也更是严格。
为了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在医院大力支持下,冉强牵头协调急诊、影像、麻醉科等科室,精简检查项目、优化抢救流程,多学科无缝衔接,建立了畅通的卒中急救绿色通道。由于脑卒中发病突然,常常发病于深夜或凌晨,夜幕下,冉强一次又一次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协同抢救患者,一位又一位患者因为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的高效运转,转危为安。
一位青年女性,本来既往因意外导致了左下肢截肢,生活收到了影响,不幸的是,42岁时又突发右侧偏瘫,检查发现急性脑梗死、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冉强带领团队立即给予溶栓及微创介入取栓治疗,患者也获得了痊愈,回归了正常生活;一位60岁中年男性因“突发不能言语、右侧肢体无力”,通过急诊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冉强通过微创介入手术,开通了闭塞的左侧颈内动脉、恢复了大脑供血,让患者后半生免于瘫痪;一位91岁高龄的患者,房颤后出现脑栓塞,突然意识不清、右侧肢体无力瘫痪,冉强带领团队为患者行颅内动脉取栓术,把闭塞的大血管打通,让患者恢复血流灌注及肢体功能,目前经过康复治疗恢复良好……冉强用精湛的技术,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也挽救了无数家庭的命运。
冉强查房时,耐心为住院患者检查
“冉医生对我就像是对自己的父母一样,耐心又周到,私心里我早就把他当成干儿子了。”“多亏了冉医生,我才有再站起来的机会,我永远都会感激他。”听着患者充满感激的话语,冉强心中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无法言喻,他说,“当医生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与使命,在执业过程中一定要有医德、有温度,每一位患者的健康牵动着一家人的悲欢离合,要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解患者之难。”
传递“果实” 因后辈拓宽求学之路
“我认为作为医者,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和临床应变能力、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和高尚的医德和品德以及良好团队协作能力。”作为脑血管病科主任,冉强十分注重团队成员的发展,他会让团队成员轮流外出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技术水平,“所有人都在不断提升自己,更有利于团队的发展。”
在日常的工作中,冉强更是注重言传身教,他会将科室的规矩告诉团队成员,并且带头遵守。冉强的手机24小时开机,便于患者的联系,查房时,冉强会将每一位患者的情况烂熟于心,进行科普宣讲时,冉强也会拿出万分的耐心,在他的带领下,脑血管病科的成员也都慢慢养成了同样的习惯。
“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没有闪光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冉强默默地践行着“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初心,脚踏实地、孜孜不倦,以爱为灯、用心坚守,彰显了青年医者的奋斗、锐气和担当。(封面新闻李康/文 宣传统战科李冬/图)
点赞 不感兴趣 |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友留言
暂无内容!
|